“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挂职桃城前,黄晓茹不断问自己:我能做点什么?能为这片土地带来什么?当我离开时又能留下点什么?副镇长的工作内容和过去从事的水路运输业务相去甚远,我要怎样才能尽快融入乡镇工作?作为一个“异乡人”,我又该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使自己成为“当地人”?
黄晓茹是泉州市交通运输局水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航运科科长。2021年2月,她通过中共泉州市委组织部开展的优秀年轻干部双向交流挂职,下派到永春县桃城镇挂副镇长,分管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工作。在挂职报到会上,永春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的工作要求之一就是“锚定目标,专注做好几件事”,这让她第一次感受到使命的沉甸甸。为此,黄晓茹做足了功课:桃城有非常丰富的生态、旅游和农业资源,希望自己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助力当地发展。美好的愿景很快转化为明确的目标。办好实事、招商引资、发掘产业……挂职近两年来,她迅速转换角色,切实发挥挂职干部优势,扎根基层一线,创新工作方式,积极协调项目,认真做好每一项具体工作,并用自己实际行动生动地解答了挂职前思虑的问题。
转变角色 融入基层不做“过往客”
“初到桃城时,身份站位的转变,工作内容的不同,令我倍感压力。”黄晓茹告诉记者,“从机关到基层,是身份的转变,也是能力的考验。”面对新角色、新任务、新要求,她迅速调整状态,跳出原来工作的“舒适区”,拿出心无旁骛的学习态度,认真向班子领导和业务骨干学习业务知识和工作方法,第一时间摸清镇情村情,了解组织架构、管理制度及职能分工。
情况清、底子明,才能更好地谋发展。上任伊始,黄晓茹坚持不做旁观者,不当局外人,以主人翁的姿态,找准职责定位,主动参与到工作中去,围绕分管工作开展走访调研,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桃城的情况和困难,为接下来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心中有信念、脚下有力量”。挂任桃城镇副镇长以来,黄晓茹没有任何的高傲自负,忠诚履职、谦虚学习、锻炼成长的信念始终激励着她前进,丝毫不敢懈怠。在一边抓好分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工作,全力配合挂钩领导抓好村居日常管理和村级换届、疫情防控、创城创卫、项目建设、维护安定稳定等专项工作的同时,一边拓宽工作思路,找准交通系统与桃城镇实际结合的“发力点”,充分发挥挂职干部资源优势,积极牵线搭桥,在道路建设、乡村治理、对口帮扶等方面注智赋能,助力乡村振兴迎来“多点开花”局面。
脚踏实地 砥砺实干不做“务虚功”
“挂职干部不能真的‘挂’起来,要沉下心来、扑下身子,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黄晓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乡村振兴,道路先行。桃城的路网相对完善,但是镇域内尚有断头路、未硬化通村公路、校园周边的拥堵路段、上沙岭发展乡村旅游车流量大无处停车导致堵车,山顶村汛期道路路面坍塌、路基掏空等灾毁情况时有发生,面对这些问题,黄晓茹充分发挥挂职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与永春县交通运输局沟通衔接,主动跑市里科室,汇报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既请求资金支持,也请求技术支持。期间,在她的努力下,镇里新建了留安山东路城市主干道,连接北环路、南环路、桃源南路,进一步完善镇域交通路网,也实现了与县工业园区的联动互通;不仅如此,她还积极向上争取资源和资金,推动吴上线道路“白改黑”工程5.06公里通过验收,获得省、市级配套建设资金225余万元;得知吴上线、大坪线的灾毁情况后,她又千方百计向市级交通、水利等部门请求给予技术支持、争取灾毁补助保险等建设资金110多万元,修复灾毁工程,确保民众出行安全,同时争取到交通主管部门资金100多万元,建设了上沙村公路驿站,对镇域内如上天线、卧龙小湖格线路10余条角落路进行提级改造,不仅惠及群众出行,还提升各片区与中心镇区的联系,对推动桃城镇经济协调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纾困解难 敢为人先不做“守旧人”
“按照上级财政要求,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资金不可用于城关镇。没有启动资金,山顶村的振兴依托什么?”在完善镇域路网建设,拓宽振兴发展路后,黄晓茹又将关注点放在了桃城镇的8个山顶村上。经过多次与镇分管领导的讨论,黄晓茹协助一起仔细研究“整镇推进”创建方案,对标对表找差距,聚焦聚力抓提升,推动全镇乡村振兴工作提质量、上台阶,为桃城镇入选全市21个乡村振兴整镇推进“五好”创建乡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分管领导,黄晓茹还紧盯重点项目建设任务,以“干”字当头、“实”字为先,抢时间、赶进度、拼速度、优服务,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坚持“一观摩、二办公、三督查、四报道”推进机制,整镇推进工作在全市各季度考评中排名第一,共获得启动配套资金及奖励资金330万元。此外,她还积极推动与湖洋镇合作,将两镇的上沙、姜莲、仑山等6个乡村串点成线,共同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线;指导上沙村总结做强做大“农文旅”品牌典型经验做法,力推上沙模式入选全市乡村振兴典型示范村十大案例,高规格制定上沙、姜莲、仑山的村庄发展规划,结合村规及项目建设,上沙村和仑山村先后成功申报市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共获得上级以奖代补政策资金310万元;主动统筹掌握全镇其他村居的建设项目,研究项目可申请的上级补助资金,成功争取了老区建设资金30万元建设花石社区盆景公园并举办全省盆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市级一事一议资金20万元建设姜莲村桥仙线道路拓宽硬化等多个项目。
为了更好地振兴山顶村,黄晓茹主动申请将挂钩村居由南星社区调整到距离县城14公里的仑山村。挂钩仑山村期间,她敢为人先,着眼村财增收,探索“土地流转+项目引进”模式,集约流转闲置土地1400亩,建设农业种植粮食基地,种植红米、旱粮、油菜花等,扩大种植规模;打造千亩水仙优质茶产区,建设水仙展示馆,大力推广南坪头水仙茶,做强水仙茶园,修建古寨民宿,提高当地的经营收益;2022年全年村财收入首次突破50万元,较上年翻一番。
心系群众 牢记宗旨不做“旁观者”
“作为一名挂职干部,要身在基层、心在基层;要聚焦人民群众的现实所需,着眼细微,把难事办成、把好事办实、把能事办快,提高为群众办实事‘含金量’,主动为人民群众分忧解难,以‘好服务’撬动‘大民生’。”黄晓茹为群众办实事的决心时时刻刻都体现在她的一言一行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聚焦“老有所养”问题,黄晓茹积极筹措资金,建设长者食堂,每5天免费运行一次,每次约一百多人就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2022年六一前夕,黄晓茹主动募集资金慰问困难儿童20名。着眼村容村貌提升、宜居环境打造,开展裸房装修30多幢,提前实现零裸房目标;修建古寨台,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公厕,沿溪修建健身卵石步道2公里,道路硬化10.3公里,安装100多盏路灯,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3个、公厕3座。
挂职期间,黄晓茹多次走访慰问镇村挂钩困难家庭,详细了解家庭情况,摸清困难原因,想方设法对困难群众进行帮扶;组织民建泉州市委市直企业支部开展“三下乡”献爱心活动、市水运中心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累计慰问捐献1万多元。2022年3月以来,为缓解镇村防控压力,黄晓茹经多方协调筹措防控经费,共募集爱心捐款6万元。
媒体在采访中了解到,黄晓茹对挂职分管工作高度负责、从不懈怠,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主责主业方面,她持续强化创新和服务理念,紧抓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落实落细各项惠企政策,引导辖区内企业把好实体经济发展新趋势,加速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实施“小升规”“小升限”工程,叠加出台《桃城镇招商引资奖励暂行规定》,推动“轻纺鞋服”“建筑业”等传统产业强链补链、科技创新;始终践行务实和担当精神,夯实“三农”工作和民生事务,紧紧围绕“稳粮、优供、增效”目标,建设水渠等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2500多亩,确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注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每月建档立卡人口动态调整工作,累计为100多名脱贫户办理人身意外险、雨露计划、助学补助、防贫保补助等,协调提供就业信息260多条;全力攻坚急难和险重任务,打赢征迁和疫情战役,圆满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指标任务。
从百姓眼中的“外地人”,到身边熟悉的“自己人”。挂职23个月以来,黄晓茹把自己当成桃城的一份子,真心实意为第二故乡的发展干实事、办好事、谋大事。现在,“我们镇”“我们”“桃城”是她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挂职时间弹指一挥间,在这里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我生命旅程中最珍贵的记忆。”黄晓茹感慨地说。(朱淇齐 刘育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