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上午,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牢记使命 奋斗为民”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加快平潭开放开发,奋力开启“一岛两窗三区”建设新征程。中共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书记赖军、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副主任陈训明、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副主任郑晓东出席发布会,介绍了平潭综合实验区过去十年的发展情况,并现场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福建省委宣传部部务会议成员、新闻发言人谢勤亮主持。
据中共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书记赖军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平潭综合实验区的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年均增长25.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3%,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6.9%,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12年的1.86倍、2.26倍。
十年来,平潭综合试验区在以下五个方面发生巨大改变:
一是基础设施不断优化,天堑变通途、旧貌换新颜。
截至今年,平潭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超1500亿元,道路交通、供水供电供气、市政管网及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开放开发基础条件更加完善。平潭海峡大桥、全国首座公铁两用跨海大桥相继建成通车,平潭人民在家门口乘坐高铁的夙愿得以实现。二级以上公路从29公里增至162公里,公路密度跃升至全省各地市首位,澳前港区、金井港区先后建成,离岛交通、农村交通更加便利,平潭从四面环海到双桥飞架,“一环两纵三横”主干路网初步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
二是两岸融合深入推进,深度交流、倾情相融。
加快建设两岸共同家园,平潭先后开通“海峡号”“丽娜轮”“台北快轮”“鲁丰”等直航班轮,实现主要港口客货运直航全覆盖,现有运营货轮16艘,对台航线每周最高可达13航次。
在岚台胞数从不到20人增加至3100余人,注册台企数从11家增加至近1300家,投资总额达471.1亿美元;打造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台湾农渔产品交易市场、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等平台。
率先建立对台职业资格、企业资质、商品检验直接采信全覆盖体系,筹建全省首个台胞职业资格考证认证一体化服务中心,累计发放采信证书750本。探索两岸基层治理融合,鼓励支持台胞参与公共管理,陆续引进80余名台湾人才、台湾社工,建设两岸基层融合实践试点村居86个。
三是改革创新成效明显,体制更顺畅、办事更高效。
实验区累计推出18批221项改革举措,其中全国首创102项、居福建自贸区三个片区第二位,13项成果被国务院复制推广,全国首创企业认定“免申即享”模式,“两岸征信互通、优化信贷服务”等4项改革成果入选全国最佳案例。
实施大部门制、“区县合一”“片区与乡镇合一”,将122个事业单位整合为15个,178项公共服务事项全面“进窗口”,实行“一窗通办、全岛联办、全程网办”,95%以上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一站式办理”,投资项目实施“自报自批”模式,上榜“2021中国未来投资热点百佳县市”。
四是生态保护得到加强,守护“真宝贝”、守护最大的民生福祉。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积极打造福建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中面积最大、成林最快、生态效果最好的示范区,累计植树造林近16.61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9%提升到38.71%,是全省森林覆盖率增幅最大的地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7年全省设区市首位,获评全国生态建设先进县、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城市。
实施生态惠民工程,深入推进蓝色海湾、小流域综合整治及全岛水系建设,逐步消除劣Ⅴ类水体,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连续五年100%达标,通过一级保护区居民整体搬迁、二级保护区内生活污水截污、“一闸三线”区外饮水工程等,破解水源地保护及用水难题。
五是民生保障更加有力,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协和医院平潭分院、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师大平潭附中、赛尔国际学校相继建成;城乡居民养老金、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金、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均居全省前列,设立首家互联网医院和海峡两岸国医馆,每千人床位数、医生数、护士数分别增长7.04%、1.2%、2.6%,养老床位数增长了近十倍;高考本科录取率再创新高,提高了11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双减”政策落地落实,幼儿园公办率首次超过省定标准。
2019年9月,区定精准扶贫开发对象241户838人提前一年多全部脱贫,“两不愁三保障”得到进一步巩固,实现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8.6%、10.1%。
下一步,平潭将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实验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叶威)
下一篇 贵阳贵安:数字乡村托起“智”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