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贵阳在线!

今天是 2025年02月05日 星期三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中国经济是“定时炸弹”?拜登“误判”与“失言”背后的玄机


美国总统拜登 视觉中国 资料图

8月10日,美国总统拜登在一场政治募捐活动中声称中国经济面临困境,甚至以“定时炸弹”这样的极端言辞作出形容。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领导人,拜登的危言耸听在国际层面引来不少关注和担忧。或许是意识到拜登此番言论的突兀与失当,为了淡化其引发的波澜,白宫在8月14日就此作出回应,称拜登的讲话“非常坦诚”,并且认为拜登的“强势表态”“并不令人奇怪”。

然而,白宫的轻描淡写颇有欲盖弥彰之嫌。一方面,拜登提及的若干数据存在明显错误,其对中国经济的看法并不是基于稳健而扎实的事实证据,更多地带有夸大甚至臆测的成分。另一方面,拜登的“误判”与“失言”不是一桩简单的事件或现象,其背后有着相当的玄机。换言之,这一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比现象本身更为重要。

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济走势

评估拜登的言论究竟有多少可信度、是不是“误判”和“失言”,理应以权威专业机构的相关研究作为依据。同时,如果涉及中美经济形势的对比,则不仅需要比对两者各自表现,还应该置于世界经济整体形势的背景下,方能得出较为公允客观的结论。然而,在拜登语出惊人的判断背后,恰恰缺少这些要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3年7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认为,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3.5%下降至2023年和2024年的3.0%;并且指出发达经济体是2022年到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下行的主要原因。IMF预计美国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2.1%放缓至2023年的1.8%,2024年进一步放缓至1.0%。对中国的预测则保持不变,2023年为5.2%,2024年为4.5%。


拜登 图源外媒

更具体地说,美国自身的经济形势实在难言乐观。从贸易来看,美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降温,6月份的进口已降至19个月以来最低水平。从制造业活动指数来看,美国制造业活动已出现连续第九个月收缩。从消费者信心来看,多项调查表明美国民众对经济形势心存忧虑。美国财政部长耶伦7月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承认美国经济存在陷入衰退的可能性。

从以上事实至少可以得出两个基本判断:第一,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总体呈现下行趋势,而这一下行趋势的主因在于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第二,无论从近期还是中长期来看,美国经济增长态势难言乐观。根据这两点基本判断来审视拜登关于中国经济的言论,会让人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拜登总统究竟有什么凭据、底气、又有什么立场,在对本国经济麻烦视而不见的同时坚定看衰中国经济呢?

更有甚者,则是根本不应出现的低级错误或者说硬伤。拜登在讲话中,声称中国的年均增长率在2%左右,还称中国目前处于退休年龄的人口数量超过了处于劳动年龄的人口数量。事实上,世界银行2023年6月发布的《中国经济简报》指出,2021年中国实际GDP增长率为8.4%,2022年为3.0%,2023年预计为5.6%。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2022年末,全国16-59岁人口为87556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为28004万人。

考虑到拜登丰富的从政经验,及其智囊团队的学识背景,这样的错谬可以说令人颇为费解。

“误判”与“失言”折射出的战略意图

如果将上述错谬言论简单归结为一时口误,当然再简单不过。但拜登就任总统以来的一系列涉华举动已向世人清楚表明,其不惜代价遏制中国发展的思路与频繁出台的种种打压措施之间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倘若仅仅关注对言论本身的解读,很可能会低估或忽视其背后的战略意图,而后者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整体观之,无论拜登此番失言还是以往涉华诸多负面言论,基本上都对准了三类潜在听众。第一类听众是国际社会。近年来,美国念念不忘企图压制中国崛起,尽可能迟滞甚至阻断中国的发展进程。然而几番交锋至今,非但未能如愿,迎来的却是中国整体实力稳定而渐进的提升。仅凭一己之力遏制中国,于美国而言几乎已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团结”盟友一同施压,就成为当前阶段的重心。拜登政府之所以屡屡就中国散布负面及不实言论,主要意图之一在于借此削弱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前景的信心,尽可能地阻碍国际合作对中国发展形成助力。


拜登 图源外媒

第二类听众是美国国内社会经济各界,尤其是企业界。随着对中国的提防与警惕日渐提升,美国已出台一系列措施,对涉华经济活动予以劝诫、监督、审查甚至直接禁止。其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尽力避免本国企业在涉华经济往来过程中产生溢出效应,避免中国经济受益于相关合作。

第三类听众是美国民主、共和两党。美国国内政治极化、政治衰败的问题凸显,两党之间相互攻讦、互不信任的程度已经相当严重。在此背景下,两党时常利用树立外敌、转嫁矛盾的手法,来达成政治妥协。拜登政府的涉华言论也有这一隐含用意,即通过强调所谓外部威胁来转移国内视线,弥合分歧。

中国的应对之策

拜登的“误判”与“失言”并不是孤例,在可预见的未来,类似言行完全有可能再度发生。那么,中国如何应对?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应对重点:到底是应对言论本身,还是应对言论背后的真正意图。可以说,适时妥当地应对负面及不实言辞,有其价值和必要性。但就中长期来看,更重要、更有价值的应对,还在于瞄准其战略意图而化解、挫败之。这也是上兵伐谋的体现。

就此次事件而言,拜登言论的真实意图是动摇世界对于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站在中国的立场,最有力的回应与反击是以实际行动夯实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基础,深化彼此之间的经济纽带,构筑强韧有力的相互依存网络。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在把握机遇的同时化解风险,是打消“脱钩断链”和“去中国化”企图、让种种错谬之论不攻自破的最佳方案。

(孙伊然,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贵阳在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据韩国《朝鲜日报》23日报道,在个人笔记中写下“引诱朝鲜攻击”的韩军前情报司令官卢相源(音),不仅是韩国总统尹锡悦宣布“紧急戒严”幕后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一名活跃于韩国政坛的占卜师。图为韩军前情报司令官卢相源(音)(资料图)12月15日,韩[全文]
    2024-12-25 02:13
  • 12月23日,《中国卫星遥感及应用产业发展蓝皮书(2023年)》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该报告由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咨战略研究院,通过卫星遥感及应用产业规模测算的方法体系、自主数据库以及定量估算模型精心打造,实现了中国卫星遥感及应用产[全文]
    2024-12-25 02:03
  • 财联社12月23日讯(编辑 黄君芝)当地时间上周日(22日),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威胁称,要“收回”巴拿马运河,并指巴拿马运河是“美国重要国家资产”。他指责巴拿马对使用这条中美洲通道收取过高的费用,这遭到了巴拿马总统的强烈谴责。当天,特朗普在[全文]
    2024-12-24 02:08
  • 12月1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举行发言人记者会。据介绍,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将于12月21日至25日在北京举行。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将提请本次常委会会议初次审议。“当前,反不正当竞争法在实践中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例如[全文]
    2024-12-20 02:02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贵阳在线 gz.hzzixu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